2021-9-23 08:40:06
2000年以来,受欧美绿道网络建设思潮的影响,国内专家开始关注绿道网络的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功能特点和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绿道网络规划方法。从城镇绿地系统和绿地生态网络角度,分析绿道在城镇中的生态作用和游憩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的刘滨谊教授为代表;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绿道的自然生态功能和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分析绿道的历史文化保护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俞孔坚教授为代表;从环城游憩功能提出的环城游憩带(Rebam)的概念,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吴必虎教授为代表;从风景道的角度,分析区域绿道中的旅游开发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规划研究所的余青教授为代表。
综观这一阶段十年的绿道研究,从研究内容上主要概括为两类:一是侧重国外绿道理论与实践的介绍总结;二是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侧重国内自身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0年至今:国内绿道规划与实践相结合阶段
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规划探索,2010年以来,国内部分城市地区陆续开始进行综合性的绿道规划和建设,而综合绿道的建设以广东省一次建成最多,规模最大。广东借鉴国外经验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个绿道网,标志着我国在绿道的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后,全国城市掀起了各具特色的“中国绿道运动”。除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外,成都、海口、嘉兴、温州、无锡、南京、江阴、武汉、绵羊、泉州、赣州等10多个城市也已开展或拟开展专门的绿道规划和建设。
区域层面代表性绿道实践:珠江三角洲绿道网
目前,区域层面的绿道规划建设国内大多处于设想阶段,除浙江省从生态角度提出编制省域绿道网战略规划设想外,以成都市域的规划建设实践经验最为突出。而广东珠三角绿道网是打破了城市界限在大区域环境中由多市共建的生态型、网络化、多功能的系统工程,是全国首例。
2010年2月,广东省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计划用3年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2372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按照“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建设目标。两年多来,珠三角绿道网建设进展顺利,一年实际建成2372公里省立绿道,比规划的1690公里超额完成40%;两年实现“全部到位”目标,在全线贯通2372公里省立绿道的基础上,珠三角省立绿道累计建成驿站345个、停车场303个、自行车租赁点373个,超额完成30%以上,安全设施、标识牌等已全部配套完善;城市绿道建成慢行道2828公里,较2195公里的建设计划超额完成近30%。目前,省立绿道两年“全部到位”的任务全面完成,初步构建起了省立—城市两级绿道有机衔接的网络系统。
城市层面代表性绿道实践:深圳市综合型绿道
城市层面的绿道网主要强调自然本体的联系和特点,通过绿色通廊将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自然保护区、农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纳入绿色网络,使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相互结合,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深圳全市绿道网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层次,结合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来构建绿道网络骨架。规划最终实现市域内每平方公里就有1公里绿道,市民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区域绿道的目的。